咖啡萃取的底层逻辑

2025年05月26日

前言

这一篇只讲萃取的问题,好不好喝,符不符合审美,那是另外一回事,我仅仅讲我对萃取的看法。

首先,我先提出一个结论,也是我在门店会提出的一种理念:我认为咖啡萃取本质就是水浸泡咖啡

所以无论任何一种萃取手法,本质还是水以某种形式浸泡咖啡。

那也就带出来一个想法,无论是:

  • 我用传统的意式锅炉机,用高温、细研磨、中流速去萃取
  • 还是用现在较为流行的"超萃",也就是用相对于传统意式粗一些的研磨,超快流速去萃取
  • 又或者我们熟知的"手冲",他也是一种过滤式的萃取
  • 再或者"杯测",那就是一种纯浸泡式的萃取

说了这么多,那么多种萃取方式,我们该如何选择呢?

我先说一下我的经验:什么方法都可以做出一杯好的咖啡。不同的手法只是做咖啡的人对于咖啡的不同"表达"。

有的人喜欢"干净",有的人喜欢狂放且奔放,等等。

我们平时喝是给自己喝的,或者门店出品往往都是取悦客人,和比赛的标准不一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。

对于门店来说,选择一种自己想表达的方式加稳定性可复制性的方案是重中之重。 对于个人来说,选择自己喜欢的、方便的方案就好了。

萃取因素:看似复杂的变量迷宫

现在讲到萃取因素,其实真的很多很多很多,如果是纯参数角度来说真的太多了。

豆子层面的变量

首先,拿到豆子,就有:

  • 风土:产地里面又有分小的地块,微气候差异巨大
  • 处理法:尤其是现在处理法五花八门,传统的都有不同的变化。水洗喝起来不像水洗,日晒喝起来不像日晒。有没有带科技,效果又不一样。
  • 品种:不同品种天生的风味基因不一样,感觉现在品种的价值弱化了。
  • 烘焙风格:风格就是通过杯测之后,烘焙师傅对这只豆子的理解,他的表达。改变生豆的上限

研磨层面的变量

然后,就到研磨,这里变量也不少:

  • 刀盘:锥刀、平刀,鬼齿,刀盘大小
  • 转速:转速不一样,粒径分布都不同
  • 下豆速度:甚至下豆速度不一样,都影响最终的粒径分布
  • 粒径粗细:这个是最直观的,但背后影响的是萃取表面积

水的层面

接着,说到水,这也是个大学问:

  • 水质:纯水、矿物质水、硬水,每种水萃取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。TDS,钠镁离子比例。
  • 温度:从85度到95度,每个温度段适合的豆子都不同

萃取方案层面

最终,才来到了我上述提到的不同萃取方案。

讲到这里,你可能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本质是过滤方式:

  • 手冲的器具:你想想就是不同形状的漏斗,水往下流
  • 意式的粉碗:也是一个漏斗,只是相对于手冲,他加上了压力而已
  • 杯测或者聪明杯:他们用的是浸泡式,萃取效率不同而已,本质也是水流经咖啡粉

萃取方案:化繁为简的实用逻辑

看上去这么多因素,实际上我们保持一个逻辑,所以先说结论:

理想情况下的选择逻辑

第一步:根据喜好,选豆子

  • 喜欢干净清爽、花香?
  • 喜欢满嘴果香,奔放类型,不在乎干净程度?
  • 想要极致平衡?

第二步:根据豆子,选器具

  • 手冲来说,我只推荐无旁通系统。水洗选锥形,日晒选平底。
  • 意式萃取看追求,和烘焙程度。通常不太适合做比较浅的。做深的也要看做奶还是做黑咖啡。暂且不谈
  • 求稳定就用浸泡式,不讲究方法,是浸泡就行

第三步:再来调研磨和水

  • 研磨根据器具和豆子微调
  • 水温根据方案调整

这是基于理想条件,或者说对于有条件的人来说——你觉得这支豆子应该怎么表达,你就用什么方法去做。

现实情况下的务实选择

实际上,对于普通玩家或者家里冲的,选自己习惯的或者方便的萃取工具就行

别被那些复杂的参数吓到了,咖啡本来就是一杯饮品,好喝最重要。

我的实用建议

新手入门

  1. 选一个好的磨豆机,买一个无肋的平底(Orea,solo,April)或者锥形(Sd1r,kono,聪明杯)
  2. 固定最简单的方案,浸泡或者李震的夏季八冲。有一定理解了再升级。
  3. 可以多尝试不同产区、不同处理法,不同豆种,了解特性。
  4. 慢慢再去调整其他参数

进阶玩家

  1. 理解每个变量对风味的影响
  2. 根据豆子特性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
  3. 追求稳定性和可重复性
  4. 开始探索更多萃取可能性

核心思想:没有标准答案

写到这里,我发现我确实需要把水质、温度、研磨、器具、豆子里的不同信息说清楚,我才能把这个部分讲透,所以这里就先打个草稿。

但有一点我想强调:咖啡萃取没有固定公式,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DIY

不要被所谓的"标准"绑架了,咖啡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包容性——同一支豆子,不同的人用不同方法做出来,都能有各自的精彩。

记住:好喝的咖啡就是好咖啡,不管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。


下一篇我会详细聊聊每个具体因素对萃取的影响

RSS
http://p1ski.me/posts/feed.xml